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

【高知】高知城

2014/4/3-4/8 四國行

2014/4/4
高知城有400餘年的歷史,矗立在高知市的市中心,是一座平山式的城堡。由土佐藩第一代藩主山內一豐於1601年所建造,耗費約10年才完成雛型。1727年曾因火災毀損了天守閣等建築,於1753年重建,歷經250年的至今仍保留著基本完整的狀態。高知城是目前日本國內仍擁有江戶時代以前所建天守閣的12座城堡之一。

從高知車站搭乘土佐電車,在高知城前站下車,步行約5分鐘,即可到達高知城的入口。高知城包含「追守門」等15棟建築都被列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產,其最顯著的就是遠遠便能看見的天守閣。目前此地已被列為高知公園,園區參觀免費。懷德館(含天守閣),開放時間為9:00-17:00(12/26-1/1閉館),參觀費用400日圓。

↑ 遠遠便可看見的天守閣

↑ 高知公園自由廣場旁入口 (也可由追守門進入)
 
↑ 高知城跡的說明
 
在階梯起始處旁,有一個小小的高知城案內所,一旁還有提供觀光客免費使用的置物櫃,相當的貼心。由於天守閣位於相當的高度之上,城堡內階梯很多,因此也於山下提供手杖,提供訪客使用。

↑ 高知城觀光案內所

↑ 免費的置物館
 
↑ 可自由取用的手杖

↑ 往天守閣的路上都是曲折的階梯

↑ 遠望天守閣

整座城基本上是傳統的日式城堡建築,但在細部中卻能發現山內一豐對防禦作戰的巧思。首先是曲曲折折的階梯,而且在登城的過程可以發現,階梯的高度不一,完全不符合人體工學,特別的難走,其作用就是讓急於攻城的敵人難以行走。而在石梯的轉折處,又運用巧思令人以為已經抵達城門或是突破口,但卻發現背面是山崖,讓守軍可以輕易擊潰敵軍。

↑ 高知城平面圖(摘自官網)
 
爬上二段式的階梯後,在左方可以看到城牆上設有石樋的裝置,由於高知地區多雨,若石牆(石垣)的含水量過高時容易倒榻,因而透過這種突出於石垣的排水措施-石樋來排水。在階梯的頂端,杉之段處可以看到山內一豐妻子千代買馬故事的銅像。

↑ 石垣上的石樋

↑ 山內一豐妻子買馬的銅像

↑ 山內一豐妻子的介紹

↑ 由杉之段眺望天守閣

 繼續往上走,經過鐵門到達三之丸,此區種植了一整片的櫻花,在賞櫻期間,是欣賞櫻花的好場所。同時這裡也保有了長宗我部時期的石垣,以及石樋的構造的展示。

↑ 往三之丸方向

↑ 三之丸的殘櫻

↑ 長宗我部時期的石垣

↑ 石垣的說明
 
↑ 三之丸與天守閣
 
由於時間的關係,這次在高知城的參觀較匆促,沒有進入天守閣。下方僅用文字略為介紹。未來若有機會再訪,再做詳細的說明。

天守閣矗立在戰略要地的高地上,高18.5公尺,是外觀4層(內部3層)6樓的結構,特別是外面鑲有擬珠的欄杆,原本是只有德川家康才能擁有的殊榮和裝飾,表示君臨天下的尊榮,而山內一豐能獲得德川家康的同意而仿效,可見其當時地位的重要性。

從天守閣上可以眺望高知市區等高知平原到太平洋之間的美景,而本丸禦殿、天守內部則展出高知城相關資料、城主山內家的物品等。另外,高知城的特殊之處在於,大部份城堡的天守閣都為軍事目的所建,城主則另有居住之處,而高知城的天守閣卻同時是城主的住所。




離開時是經由追手門離開。追手門是由巨石推積的底座、加上上方具有強大防衛機能的門樓所組成的,原建於1601年, 後於1664年重建,是抵禦外敵進攻的重要防衛之一。用粗壯的木材作為支柱及橫樑,並在門板上裝飾銅製金屬增加強度,規模相當的宏偉。

↑ 木製的追手門

↑ 門板上的金屬飾物

↑ 追手門的說明

↑ 追手門的全貌

↑ 前方的追手通

題外話:
山內一豐(1545-1605年)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將領,後來被授予擔任土佐藩(今高知縣)的第一代藩主之位,稱為伊又衛門或豬右衛門。山內一豐在父親與兄長紛紛戰死沙場後,顛沛流離,一度成為浪人,曾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,又輾轉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,因其顯赫的戰功而受封獲賞。豐臣秀吉死後,山內一豐跟隨德川家康,成為備受用的大將,在關原之戰後,德川家康更將治理土佐藩的重責大任交給山內一豐,而興建了高知城。

山內一豐最廣為流傳的,便是有關妻子買馬的故事。原本在他仍是低階武士的時候,曾經在馬市看中一匹駿馬,可惜太窮買不起,他的妻子千代在得知後,認為上等的良馬對於武士是很重要的,因而不惜典當嫁妝,為丈夫籌措買馬的費用。後來山內一豐也因此有傑出的表現,開啟了後來建功的機會。夫妻二人感情甚篤,山內一豐感念其妻的恩情,終生未納妾,而其妻千代也成為賢內助的最佳典範。

◎延伸資訊:
高知城官方網頁:http://kochipark.jp/kochijyo/